2011年的最後一天參加了畢業20年後舉行的文大國貿同學會,同學們輪番上台說明這20年來的生活點滴,身為班上年紀較長的"叔公"我,上台前就思索著要跟同學分享甚麼? 因為在同學眼中,"叔公"一向笑聲爽朗、樂於助人,也因為與前老闆潘思亮先生的長期工作緣份關係(1999-2009),大夥認定我該是工作無虞,不會更換工作才是! 

因此,尤其知道裕盟剛重生回來主辦這次同學會時,即決定把"不愛自己,愛別人掌聲"的故事分享出來!


‎"無常才是常"這句話當我第一次從許添盛醫師的著作"我不只是我"看到時,感受不大,當自己陷入低潮時才緩慢領略出來。原來"內在的我"是無時無刻的在安排我們所遭遇的一切,當它覺得你的"外在的我"偏離該學習的軌道時,就會重新調整學習路線。

速度過快的生活節奏,會改成超級緩慢的"慢板";不是黑即是白的個性也會需要有灰色(這好像相機中的測光表也是以灰為基礎一般)。

惟有走過這些"無常",我才開始試圖了解自己,更加上許醫師與賽斯夥伴+所有在低潮時開導與鼓勵過我的長輩、師父、同學、朋友、親人+水果攤阿姨,人生的目標開始有些新的定義產生!


過去的我停留在舊的思維,總認為不停的努力達到別人的期待與取得掌聲後,得以換來的是"豐衣足食、光宗耀祖"。

潘先生的授權與同事們的包容+支持,外加各工程承包商老闆與員工的不辭辛勞,裝修專案總能逢凶化吉於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。

因此少不經事的我,自以為我定義"成功"即將來臨,這時內我開始啟動"無常"課程。

外派至信義區協助處理另一管理專案後,自己始終不滿意無法發揮過去擅長的裝修專案,也因此種下"變慢"的機會來臨。

離開晶華後果然把自己先"封存"起來3個月,頭腦轉個不停就像CPU過熱般,執著於為何自己這麼努力,為何"事與願違"?

許醫師替我先解開了一部分的困擾,原來我為了自己認定的"成功",竟然可以不愛惜自己身體一直用跑100米速度衝刺,就是要獲得別人的認可。

嘉義的長輩們也專程帶我去認識嘉義寂光寺慧深法師,法師輕輕的拍我的背說"若以過去生來舉例,你總是在團體中要脫穎而出,卻忘記也要適時彰顯別人的付出"。

水果攤阿姨更是以驚人的耐心不停的開導我,讓我重新建立信心再出發!

親人們的包容與支持外加朋友們的來電鼓勵,讓我看到雪中送炭!

天天與我相處的太太,更是費盡心思想各種辦法,讓我順利走出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iver3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